全球顶尖的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中曾指出:我们国家在科研投入方面不存在强度太弱的问题,也不存在资金缺少的问题,而是在砸下巨额科研费用之后,技术创新为何却收效甚微?
经过深入观察,真正的挡路石其实是科研经费的分配问题,是花钱体系有问题,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浪费。
1、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在科技研发,60%用于开会
2. 买不完的设备,有些设备买了还不用
中国的科研机构最喜欢干的事情除了开会就是买设备
3. 包装概念攒项目,套取课题经费
骗补太多太容易,只因我们太软太天真
知乎上有人回答为何骗补事件层出不穷。
因为骗补太容易而且收获又很大,可想而知,很多人会想尽一切办法骗补。
毕竟随便搞个名堂,只要利用好政策,就能弄到上亿甚至更多的钱。这种“好事”,绝对不会缺少吸引力。
关键的是,骗补被发现后没有惩罚机制。
至今,汉芯骗补人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还逍遥法外,过着世外桃源的日子。
作为对比的是,在2014年,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韩东杓(Dong-Pyou Han),被法院认定伪造研究数据、提交不实报告以获得政府资助等罪,最终获刑57个月,罚款720万美元,出狱后还要接受3年的管制。
只有这样的惩罚,才会对科研造假起到有力的威慑,否则骗补事件一定会层出不穷。
诚信是科研的第一生命线。如果一个科研单位,一个国家寄于厚望的企业,竟然靠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科技经费,而事后又得不到法律的严惩,这对中国科技、对中国创新的危害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