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山东举办颠覆性技术成果对接会,推动“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25-10-30 13:408960
 10月29日下午,济南迎来一场聚焦颠覆性技术的产业盛会——颠覆性技术成果推介与产业融合对接会。作为第四届儒商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这场汇聚国家级创新平台负责人、龙头企业代表等重磅嘉宾的对接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山东在生物合成、基因编辑、磁悬浮空压机、高端仪器、深海探测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搭建起“科研端”与“产业端”的精准对接桥梁,释放出山东以颠覆性技术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bd3eb13533fa828b12ec1e0f6bf4f124950a5a0f.webp
政策+平台双轮驱动
山东筑牢颠覆性技术创新“沃土”
“谁能抓住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谁就能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山东布局颠覆性技术的战略考量。
作为经济大省与科技创新大省,山东近年来始终将颠覆性技术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为抓手,为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铺路搭桥。
从政策层面看,山东已形成系统性支持体系。据悉,山东部署实施了人工智能、极地大洋、蓝色生命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创新行动,通过重点研发计划向前沿交叉和颠覆性技术倾斜、建立颠覆性技术常态化征集机制等举措,推动“从0到1”的原创突破。数据显示,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3.3%,商用碳纤维、智能盾构机等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为颠覆性技术生长提供了坚实产业基础。
平台支撑则让技术转化有了“实体载体”。会上,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于浩重点推介的山东科技大市场,正是山东破解“成果转化难”的关键平台。
自2024年5月运行以来,该市场已汇集高校院所成果5.6万项、企业需求6800余项,搭建起覆盖黄河流域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入驻金融机构170余家,帮助2100余家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融资110多亿元。
“我们通过科技征信为企业精准画像,把‘科技报表’变成‘财务报表’,就是要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堵点。” 于浩说。
此外,山东还积极链接外部高端资源。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设立颠覆性技术青岛孵化中心,引入该中心“项目专员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先进经验,共同培育颠覆性技术项目。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双方的合作已推动部分技术实现“从1到N”的产业化跃迁,例如在高端仪器领域,山东企业已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核心设备国产替代。
五大技术成果集中亮相
覆盖健康、空间、装备三大前沿领域
对接会的案例分享与项目路演环节,成为山东颠覆性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窗”。来自未来健康、未来空间、高端装备领域的5项成果,不仅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更紧贴产业需求,展现出“技术突破—产业落地—市场验证”的完整路径。
在未来健康领域,两项成果取得创新性突破。山东探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宋维业介绍,公司研发的高分辨眼底三维影像医疗设备,分辨率达到1微米,较传统设备分辨率提升5-10倍,可同时对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速度进行精准检测,为青光眼、糖网、黄斑变性等致盲性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在中国,每一分钟就会新增一位盲人,但其中80%的失明,其实可以通过有效的早期诊疗避免,我们的设备就是要守住‘光明防线’。” 宋维业介绍,该设备已与国内排名前5的眼科医院合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取得医疗器械证后正式商用。
另一项健康领域成果——生物芯片智能传感器,则由山东科讯生物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通过创新无机纳米分离导电材料与图形编码技术,该传感器将检测灵敏度提升1000倍,检测误差大幅低于美国罗氏等国际巨头产品,成本却降低30%以上。“目前已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年内将有7款创新型二类医疗器械进入产品储备,未来可支撑重大疾病早诊早治国策落地。”企业副总经理王晶表示。
未来空间领域的两项成果,则呼应了山东“蓝海战略”与“空天经济”布局。青岛华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万米深海轻量化多功能复合缆”,已应用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在9000米深海实现“筷子粗细”缆绳的高强度、耐腐蚀需求,同时替代航天飞船降落伞钢缆,减重超60%。“我们的深海科考类缆绳已占据全国市场第一,下一步将拓展海上油气勘探与军工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张立东说。
 
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的“实用化平流层太阳能无人机系统”,则填补了12-100公里高度层的应用空白。该无人机可在14-25公里高度留空数月,成本仅为英国同类产品的1/2,可实现通信补盲、海洋监测、火情侦察等功能。“我们已完成关键技术验证,产业基地将落地西海岸新区,未来可成为‘平流层卫星’,服务胶州湾渔业通信与南海态势感知。”公司副总师王浩介绍。
高端装备领域,至臻精密仪器青岛公司的“磁测量设备”堪称“国产替代标杆”。通过激光多普勒干涉技术,该设备精度比国外产品高一个量级,打破美国科磊半导体的垄断,已向西部数据等国际企业供货,产值从20万元跃升至今年预计1.2亿元。“我们从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如今已成为世界唯一能实现磁测量全链条覆盖的企业。”董事长张学莹表示。
山东科技大市场
打造没有“堵点”的成果转化生态
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往往面临成活率低、周期长、融资难等痛点。对接会上,政府、平台与企业的实践,勾勒出山东破解这些难题的“解题思路”。
“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供需不对接、资本不敢投、中试没人做。”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于浩在推介“山东科技大市场”时指出。
为解决这些痛点,山东于2024年5月启动运行山东科技大市场,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的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集高校院所成果5.6万项、企业需求6800余项,集聚技术经理人7000余人,构建起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在金融支持方面,平台开发“科融贷”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征信”为企业精准画像,已帮助2100余家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110多亿元。同时,借鉴“网购”模式搭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现“创新券无感实时兑付”,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研发成本。
据介绍,山东将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与“山东好成果”发布机制的作用,定期发布颠覆性技术产品与应用需求清单,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堵点,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政策布局到平台搭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济南这场对接会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山东以颠覆性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动员令”。山东愿与各方携手“勇闯科研无人区”,推动颠覆性技术大规模应用——在这片创新沃土上,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正加速涌现,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