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是特高压输电的核心设备,其可靠性关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安全稳定。特高压GIS长时运行全景感知实验室,能实现对特高压设备状态的毫秒级精确感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表示,这是全国首个特高压GIS长时运行全景感知实验室,其实验能力达到同类实验室国际领先水平。该实验室的投运,推动我国特高压设备运行维护从被动抢修向主动感知、提前预警转变,可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据介绍,该实验室如同“全景模拟沙盘”与“缺陷解码工厂”。一方面,它能复现特高压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微小缺陷感知网络,精准捕捉设备运行细微异常;另一方面,它能通过持续模拟各类故障场景,剖析缺陷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将隐藏的故障风险转化为可识别、可分析的技术参数。
该实验室现场负责人、国网蒙东电科院输变电技术中心主任石海鹏介绍,此次投运的实验室构建了特高压GIS故障放电机理和故障预警研究实验平台,平台可在762千伏环境下不间断运行,并可精准模拟特高压GIS典型工作状态及内部放电、绝缘缺陷等异常场景。
据悉,截至目前,实验室累计开展58次特高压GIS缺陷模拟和状态检测实验,在GIS内部金属微粒尺寸对GIS放电的影响等方面取得5项研究成果。
中国电科院高级专家许渊介绍,依托该实验室,未来可重点开展特高压GIS设备长时运行状态下的全景感知技术研究、新型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等工作,为特高压电网安全运行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全周期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