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共支撑系统”,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所公共技术中心已发展为我国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合作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科技平台处策划了原创技术方法专题,详细介绍各仪器平台研发的技术方法。
本期介绍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原创技术方法。
01
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单颗粒分析工作流程图
步骤-1:显微制样后,用µXRF快速挑选目标颗粒,按需制样。
步骤-2:3D-XRM/FIB-SEM联合分析,获得三维形貌、结构和成分信息。
步骤-3:SEM综合分析,获得表面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信息。
步骤-4:综合微区分析,获得形貌、结构、矿物相、化学成分等信息。
步骤-5:FIB-SEM三维重构分析及精准微切割,制备微纳米尺寸的“薄片”或“针尖”样品。
步骤-6:综合利用STXM、TEM和APT技术,对“薄片”或“针尖”样品开展形貌、结构、矿物相、化学成分、元素价态、元素同位素和微磁学等综合分析。
step-①→step-②→step-④:
含Zr矿物高精度定年与其它类型目标矿物微纳尺寸同位素分析
step-①→step-③→step-⑤→step-⑥:
太空风化研究
step-①→step-④/②→step-⑤→step-⑥:
目标颗粒内部结构、成分(化学价态和同位素)和物性(微磁性)多尺度多参数综合研究(从微米到原子尺度)
“先无损,后微损”
“先单颗粒,后微纳米尺度,最后原子水平”
“先侧重表面,后开展内部结构”
代表性成果:
Li et al., Atomic Spectroscopy, 2021, 42(1):1-11.
Li et al., Geoscience Frontiers, 2022, 13(3): 101367.
02
荧光-电镜联用新技术
及未培养趋磁细菌综合研究策略
未培养趋磁细菌单细胞水平鉴定及多尺度多参数多模态综合研究
代表性成果:
Li et al.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7, 83(12), doi: 10.1128/AEM.00409-17.
Li et al.,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22, doi: 10.1111/1462-2920.16109.
Liu et a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3, 10(1): nwac238.
03
磁性矿物量化识别新体系
‘宏观磁学测量+多尺度微观显微观测’识别体系,为磁性矿物种类鉴定和量化识别奠定基础
代表性成果:
Li JH et al., 2020 JGR-SE, 2020 FES;
Liu et al., 2023 JG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