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2022-06-21 10:439290

 

引言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一直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人类想要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提高在环境污染管控和环境保护方面重视度。

 

 

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是环境监测数据来源的关键环节。文章对其质量管理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的质控手段,继而为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助力环境管理工作。

 

 

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

 

 

1.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环境监测工作更加规范,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实验过程中管理方法也越来越完善。然而,环境监测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与优化后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大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管理环节存在明显的漏洞,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这就需要不断优化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技术等内容。

 

 

2.质量管理的重要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环境监测市场化,部分环境监测机构通过资质认证后,易造成管理松懈的情况。获得资质认证后,很多工作人员对监控过程重视不够,降低了质量管理,导致后续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处于被动运行状态,工作沦为模糊形式,缺乏有效性。此外,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的发展不够重视,不能认真的监督相关工作。

 

 

3.培训工作不到位

 

 

技术的进步为环境监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工作人员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和较高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相关单位重视员工培训。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培训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质量管理培训体系,质量管理领域一直无法遵循,无法得到先进人才资源的补偿,工作难以开展。

 

 

4.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群众生活和行业发展的基本工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时俱进。事实上,许多管理单位在质量管理领域存在技术差距,仍然遵循传统的运行模式,由人力完成各种监测数据的分类、判断和分析,计算质量控制数据的合格率,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在这一领域安排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这与技术的智能运行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资源和时间浪费,而且由于人力运行很容易出现误差,这可能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下降。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

 

二、质量管理对环境监测的意义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而言,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基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是通过一定的质量管理技术或措施,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使其能够符合环境监测的质控要求。

 

 

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环境监测机构的实验分析人员少,工作强度较大,人员的压力较大,工作人员在面对重复的监测工作时,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措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整个环境监测工作而言,样品分析过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如何控制分析过程中的误差,确保分析结果符合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管理,发现和解决监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管理对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1)不断增加基础投入

 

 

要想增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的积极投入。

 

 

首先,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积极引入专职技术人员,大力培训现有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保证其能够对环境监测数据解析等业务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够全面了解和运用各种环境监测标准、规范与技术手段等。

 

 

其次,在设备设施方面,需要环境监测实验室不断淘汰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大力引进高新监测设备,包括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等,促使环境监测工作环境得到切实优化。

 

 

(2)系统制定管理制度及措施

 

 

每个实验室内各要素既具有其特殊性,又作为实验室体系中有机联系的要件发挥着作用,影响最终结果,应具体分析,细致考察其之间的联系,全面系统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工作更加稳定和规范。

 

 

同时,要通过对实验室内部运行的相关细节,例如实验室工作台面的整洁度、实验室温湿度的稳定性、仪器电源的可靠性、玻璃容量的存放管理、标识的规范化等,进行考察和比较,发现存在的干扰因素,制定出恰当的措施,对实验各环节和过程进行控制,以使各环节产生的差异被限制在质控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监测人才的培养

 

 

工作人员作为监测分析的实施者,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为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监测工作能够顺利的完成,对相关人员的相关能力、水平和素质也应有所要求。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是监测质量的保障,实验室要重视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监测人员上岗前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组织进行培训、考核,经能力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展工作。

 

 

工作期间,还要重视工作人员工作技术方面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监测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技术水平。此外,还需做好工作人员的监督控制,并重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建立,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培养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保障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真实、有效、合法、准确的数据结果。

 

 

(4)强化标准物质及仪器的科学化管理

 

 

实验室标准物质种类繁多,尤其是各类有机物,由于其具有数量少、种类多、管理困难等特征,需要环境监测实验室按特性进行详细划分,建立使用标准,分配专人管理,从而更好的实现对标准物质管理的质量控制。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应用,简化和有效管理实验室标准物质,及时发现标准物质使用过程中诸如失效、数量不足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需要不断的建立完善试验管理相关章程制度,实验设备的严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在环境监测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设备通常比较分散,类型也比较复杂,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一致性,提高设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强化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完善设备的使用规则,强化规范操作。

 

 

(5)建立完善数据评价机制

 

 

第1,要做好数据处理工作

 

 

严格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来开展数据处理,合理取舍有效位数、合理判断与剔除异常值等等。要对数据的复核、审核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进行整理和统计,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2,合理选择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检测实验室要结合测量结果,实施不确定度评定,对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测量,运用于检测实践中,以便充分反映出实验室科学管理与检测技能水平。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测量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准确度有效评价。

 

 

其次,要积极运用质控图。在常规检测质量控制领域内,经常使用到的方法为质控图,通过将质控标准样品插入到样品测定过程中,对同批样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断。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监测结果的质量状况,有效预报工作质量的变化趋势。在具体实践中,积极运用质控图经常性进行项目分析,促使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结束语

 

 

社会经济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使环境影响因素随之增多和复杂化,环境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但人们对环境管理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作为其基础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准。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充分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及配套与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以及实验室数据的精确度、准确度,满足越来越高的管理和社会需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