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截至2021年11月2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47亿例,死亡病例超过500万例,疫情之下人类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基因检测产业及疫苗产业在疾病诊断、预防方面做了很大贡献,疫情也对产业本身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企业、资本、产品、集采等关键词出发来阐述近几年基因检测产业的几点变化,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市场机会点。
从2020年至今,基因检测领域融资179起,融资数量超过2019、2020年,B轮之前融资占比达到69.8%。2021年基因检测企业融资轮次集中在早期阶段,其中种子/天使轮达到23起,A轮64起。近四年累计批准基因检测产品280件,且超过80件为新冠检测类产品,肿瘤、慢性病等其他疾病基因检测产品审批速度减缓。另外与化学发光相比,基因检测领域产品审批速度远远落后。截至2020年末,我国体外诊断(IVD)产业在体外诊断六大细分领域获得药监局生产批文的企业近1700余家,其中基因检测企业206家。截至目前,7省已启动体外诊断带量采购,行业震荡情况比医药更甚,3600家基因检测企业、206家产品获批,集采对基因检测及体外诊断产业的影响或比医药更甚。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有15家体外诊断试剂相关企业上市,其中万泰生物市值增长近30倍,纳微科技增长近10倍,市场快速增长,一大批龙头企业通过上市完成更多的资本积累,为后续产业整合准备弹药。疫情也为中国医药健康产品在全球销售、推广提供一次难得的出海机会。截至6月11日,667家企业新冠检测试剂产品进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清单》。1. 3600家基因检测企业中,近1/3是近三年成立的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及政策变化之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2. 集采高压之下,没有企业能够置身事外,但基因检测产业发展成熟度远低于医药产业。企业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集采之下产品质量如何保障?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3. 国际市场基因检测产品需求变化显著,2020年上半年以核酸检测试剂为主,2020年三、四季度以抗体检测试剂为过渡,2020年四季度以抗原检测试剂为主,再到2021年3月份开始的以家庭自测抗原试剂为主。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快速更新迭代产品,紧跟上市场需求?4. 疫情进入平稳期,监测需求下降,基因检测下一个市场增长点在哪里?随着基因测序成本持续降低,更多的应用场景得以实现,基因检测应用场景或将完成对肿瘤、慢性病、个人检测的覆盖。我国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改善人口素质,减少社会经济负担,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生儿筛查。三胎政策开放,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我国慢病防治形势严峻,基因治疗有助于实现慢性病精准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尤其在慢病精准用药领域,可以帮助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一药、一人一量”。2004年以来,Nature、Science等顶级学术期刊刊载了大量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和健康的研究论文,包括糖尿病、癌症、自闭症在内的超过50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基因检测在肠道菌群检测中的优势:
(1)速度快、通量高;
(2)省去样品培养环节,减少污染风险,提升准确度;
(3)最多可检测近 7000 余种病原微生物,远高于传统手段;
(4)试剂耗材相对传统手段使用较少,成本较低。
新生抗原的肿瘤疫苗与其他抗癌药相区别的特点是“个性化”,也就是每个患者使用的疫苗都来自自体基因突变,各不相同,就如同中医所说的“因人而异”。这种方法最重要的基础是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容易地针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和RNA测序,找出所有突变基因后通过复杂的计算,锁定最容易引发免疫反应的“靶点”,再以此设计疫苗对患者治疗。截至目前,国内基因检测企业超过3600家,企业集中在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等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的地区。在企业成立方面,2018年基因检测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顶峰,疫情之后由于疾病检测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基因检测新成立企业快速增加。上述数据显示,医药产业已呈现高度集群势态,企业在扩容扩产或开拓新市场时,从单一维度考虑选址影响因素无法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发展阶段梳理核心需求,多维度考虑,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