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在中国获得了紧急使用的审批,成为国内第四款获得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这款技术路线的疫苗与目前已经上市的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相比有什么区别?后续是否可能大规模使用?对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提问。她表示,近期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疫苗能够激起一个比较高的抗体水平,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这是跟灭活疫苗及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区别。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严景华介绍说,最近获批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是重组蛋白疫苗,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联合研发的,和过去的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相比,它也有一些特征。灭活苗是先生产活病毒,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把病毒灭活以后做成疫苗免疫。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最有效的病毒抗原基因插入到腺病毒基因组里面,通过腺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将基因导入到人体细胞中,人体细胞表达抗原,激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而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份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细胞是工程细胞株在生物制品中是经常用到的细胞,这个细胞通过类似于工业发酵的方式,研究者称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这个蛋白,最后制成疫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
严景华表示,根据这个技术路线,整个生产过程是蛋白表达和纯化的过程,没有活病毒的过程,所以生产过程是安全的。容易大规模生产。从过去重组蛋白疫苗的使用过程来讲,包括前期实验来讲,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它的不良反应率是比较低的。它是低温冷藏,2-8度冷藏,所以运输和储存条件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严景华强调,这款疫苗的抗原设计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特有的专利,是基于一个结构设计的二聚体的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款疫苗能够激起一个比较高的抗体水平,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这是和前面两个疫苗的区别。
那么,该款疫苗有没有可能大规模接种呢?严景华指出,尽管中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但是全球新冠仍在流行,这就有必要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大规模接种,形成免疫屏障。在这种情况下,紧急使用的疫苗在收益明显大于风险、安全和有效的情况下,将这种纳入紧急使用的疫苗扩大使用范围,对全球抗疫的胜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