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本次我校还有30个课题获批,国拨经费1.086亿元。在“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中,我校连续三年获批项目数和经费数全国第一。
据统计,自2016年首批项目启动以来,我校已累计在6个领域获批项目主持20项、课题主持89项、一般参与近200项,国拨总经费累计达10.5亿元。从总体上看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需要加强参与度。
本次获批的7个项目,在高新领域“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中,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龚威教授主持的“全天时主动式高光谱激光雷达成像技术”项目,获批国拨经费2417万元。该项目通过建立高光谱激光雷达技术从原理-方法-应用-产业化的整套理论与方法体系,将其发展成新型遥感学科门类的首要科学问题;实现高脉冲能量和高转换效率的宽谱激光输出所需的皮秒光纤激光、光子晶体光纤及其耦合、高可靠机载集成等关键技术,实现高光谱激光雷达高效接收探测的超快高光谱-空间分辨三维同步成像技术,实现空间-光谱高分辨数据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高性能处理技术及多特征数据遥感应用。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金光教授主持的“自适应导航软硬件技术”项目,获批国拨经费1986万元。该项目面向日益增长的复杂城市环境的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等重大应用需求,开展面向大众的优于1米、高可信、高可靠的室内外无缝定位软硬件技术研究,为将来导航智能位置服务、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应用的核心技术提供支撑。
在医学领域“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中,人民医院唐其柱教授主持的“中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项目,获批国拨经费1860万元。该项目在系统分析和整体论证的基础上,实施重大慢病的综合防控,创立科学完善的慢性病综合“六级防控”新理论,构建新颖独特的“1+N”集成防控技术体系,实施“多病共防”“五位一体”的多个防控主体协同发力,推进慢病科技防控规范有效实施,为降低重大慢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人民医院刘忠纯教授主持的“抑郁症复发的预警体系建立和综合干预策略研究”项目,获批国拨经费916万元。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抑郁症复发预警体系,指导治疗和康复等,构建基于“医院-社区模式”的结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综合体系在社区推广应用,对抑郁症复发的预警体系的建立和综合干预策略的研究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社会发展领域“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药学院洪葵教授主持的“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技术”,获批国拨经费2344万元。在海洋微生物先导物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方面,将为海洋微生物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树立典范;为癌症耐药和细菌抗生素耐药提供新的药源,造福人类健康;促进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完善,加速由仿制向创制、由医药大国向强国转变。
在社会发展领域“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中,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姜卫平教授主持的“综合利用空间观测技术的大地震孕育发生变形时空特征研究”项目,获批国拨经费1714万元。项目面向中国大陆强震预测的重大需求,综合多源空间观测手段,建立毫米级全球和区域参考框架并提出数据快速解算方法,获取高精度三维地表形变场;提取主要活动断裂带分段运动特征,揭示断层变形和应力积累时空转化机制;发展高光谱和LIDAR等遥感数据地震应用技术;形成基于大尺度形变场的7级以上大震危险性预测方案;为地震监测研究和我国防震减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社会发展领域“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中,网络安全学院崔晓晖教授主持“食品安全关键大数据研究”项目,获批国拨经费2600万元。项目通过对食品全链条、多业态、多品类(食用农产品与主要预包装食品品类)、全信息、全过程的数据采集,研发相关技术,构建食品安全智能监管标准体系,并进行产业示范,实现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为我国食品安全智能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国家科技部管理的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国家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旨在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由于该计划体现了国家战略需求,其参与度对于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申报踊跃,竞争较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