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从朝鲜氢弹爆炸后,近日社会上重新出现的“核雾染”言论,即“核辐射导致北方雾霾形成”,环保部1月7日再次辟谣指出,“核雾染”说法不科学,雾霾的形成与核辐射没有直接关系。
  
  未发现高铀含量的颗粒物
  
  环保部表示,根据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十多年来对大气中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我国大气环境放射性水平平稳,气溶胶中天然放射性水平未发生异常变化,未发现高铀含量的颗粒物。
  
  环保部称,我国已在所有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设立了167个空气放射性水平自动监测站,可连续监测伽玛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进行空气气溶胶取样,采集的样品定期送实验室分析,十年以来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核雾染”言论出现后,环保部分析了大家关心的颗粒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的含量,约为30毫贝可/克,与土壤中天然铀-238含量处于同一水平,说明这个数据很正常。
  
  雾霾形成与核辐射无直接关系
  
  据了解,2013年底,网上首次出现“核雾染”言论后,环保部就曾组织业内专家就此进行分析和讨论。专家们分析后认为,雾霾的形成与核辐射没有直接关系。
  
  专家们认为,雾霾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涉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的排放、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地理环境及气候气象条件等方方面面。
  
  以煤为例,煤燃烧过程中,铀、钍在原煤中含量的80%以上留在了炉渣中,经除尘过滤后,随烟尘排放的仅占原煤含量的1%-2%。环保部根据对24省区563个煤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测定研究结果估计,我国燃煤电厂每生产1GWa电能,对周围居民造成的附加辐射剂量为天然本底的2.6‰,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放射性危害。
  
  已建立核辐射环境监管体系
  
  针对“核雾染”传言中的内蒙古,环保部特别指出,内蒙古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处于同一水平,而内蒙古煤铀共生矿,即大营铀矿,铀矿下一百多米有煤矿,但目前该铀矿尚未开采,铀矿下的煤矿亦未开采。
  
  不仅如此,环保部还检测了大营铀矿下煤炭中铀含量。“根据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煤矿中煤样和矸石样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测量结果,内蒙古大营铀矿所在的鄂尔多斯地区,煤样中铀-238的含量为6.3-57.7贝可每千克,煤矸石中铀-238的含量为14.6-87.2贝可每千克,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处于同一水平。”
  
  另外,环保部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效的辐射环境监管体系,确立了开采或者关闭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铀(钍)矿监测和定期报告制度、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的贮存和处置制度、铀(钍)矿退役管理制度等,施行了严格的监管。
- 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揭牌
 0评论2025-11-04
- 平凉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0评论2025-11-03
- 广西海洋实验室在北海揭牌
 0评论2025-11-03
- 聚焦交叉领域 破解前沿问题!中国气象局成立金融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0评论2025-10-31
- 苏州市公安局与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0评论2025-10-30
- 科技赋能生态新城建设,“绿色实验室”在副中心启动
 0评论2025-10-29
- 商洛首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
 0评论2025-10-29
- 滁州首家食品生产企业共享实验室揭牌运行
 0评论2025-10-28
- 合肥开放66个“共享实验室”为企业创新“开路”
 0评论2025-10-24
- 今日资讯 | 上海外国语大学零点实验室揭牌成立
 0评论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