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环保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环保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环保科技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2年12月11日,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加强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指导意见,到2015年,在涉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环保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学科方向,新建成10个左右重点实验室,到2020年,再建成10个左右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与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科技需求相适应的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点领域与方向:水污染防治领域;河流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地下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等方向;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化学品管理领域;生态保护和建设领域;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环境与健康领域;环境监管技术领域;核与辐射安全领域;全球环境问题研究领域以及环保功能材料研究、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向。
根据环保部网站20号信息,截止目前已经通过验收并命名的重点实验室有19个,批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11个。其中,2013年2月16日,又一重点实验室——以清华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通过环保部批复,该实验室建设期两年,面向我国环境保护战略需求,围绕大气复合污染源排放表征理论与技术方法、大气复合污染多维溯源理论与技术方法、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和空气质量管理科技支撑平台等方向,开展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领域的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型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努力建设产学研联盟,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和开放性交流服务平台,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另据环保部信息,截止2012年10月12日,已经有14个工程技术中心通过验收并命名,16个工程技术中心批准建设。
附件: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名单
一、通过验收并命名的重点实验室
|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1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环发[2002]128号  | 
 2002年9月12日  | |
| 
 2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环发[2002]128号  | 
 2002年9月12日  | |
| 
 3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环发[2002]128号  | 
 2002年9月12日  | |
| 
 4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03]259号  | 
 2003年9月19日  | |
| 
 5  | 
 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环函[2004]499号  | 
 2004年12月31日  | |
| 
 6  | 
 东北师范大学  | 
 环函[2006]418号  | 
 2006年10月26日  | |
| 
 7  | 
 南开大学  | 
 环函[2007]138号  | 
 2007年4月23日  | |
| 
 8  |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 
 环函[2007]491号  | 
 2007年12月20日  | |
| 
 9  |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 
 环函[2008]61号  | 
 2008年2月13日  | |
| 
 10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08]233号  | 
 2008年9月27日  | |
| 
 11  | 
 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  | 
 环函[2010]360号  | 
 2010年11月23日  | |
| 
 12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环函[2011]255号  | 
 2011年9月20日  | |
| 
 13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11]298号  | 
 2011年10月28日  | |
| 
 14  | 
 华东理工大学  | 
 环函[2012]76号  | 
 2012年3月29日  | |
| 
 15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12]77号  | 
 2012年3月29日  | |
| 
 16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12]99号  | 
 2012年04月28日  | |
| 
 17  |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环函[2008]136号  | 
 2008年7月11日  | |
| 
 18  |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 
 环函[2008]136号  | 
 2008年7月11日  | |
| 
 19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环函[2008]138号  | 
 2008年7月11日  | 
二、批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
|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1  | 
 清华大学  | 
 环函[2011]49号  | 
 2011年3月9日  | |
| 
 2  |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办函[2011]383号  | 
 2011年4月12日  | |
| 
 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办函[2011]384号  | 
 2011年4月12日  | |
| 
 4  | 
 山西大学  | 
 环函[2011]297号  | 
 2011年10月28日  | |
| 
 5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环函[2012]73号  | 
 2012年3月28日  | |
| 
 6  |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 
 环函[2012]137号  | 
 2012年5月29日  | |
| 
 7  | 
 国家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 
 环函[2012]229号  | 
 2012年9月12日  | 
| 
 8  | 
 国家环境保护辐射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  |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 
 环函[2012]268号  | 
 2012年10月15日  | 
| 
 9  |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 
 环函[2012]331号  | 
 2012年12月7日  | 
| 
 10  |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环函[2013]7号  | 
 2013年1月10日  | 
| 
 11  |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清华大学  | 
 环函[2013]34号  | 
 2013年2月16日  | 
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名单
一、通过验收并命名的工程技术中心:
| 
 序号  | 
 工程技术中心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1  |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 
 环发[2002]125号  | 
 2002年9月3日  | |
| 
 2  | 
 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环发[2002]125号  | 
 2002年9月3日  | |
| 
 3  |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 
 环发[2002]125号  | 
 2002年9月3日  | |
| 
 4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环发[2002]125号  | 
 2002年9月3日  | |
| 
 5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  | 
 环发[2002]125号  | 
 2002年9月3日  | |
| 
 6  |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北制药集团环境保护研究所、河北科技大学  | 
 环函[2004]370号  | 
 2004年10月22日  | |
| 
 7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环函[2004]370号  | 
 2004年10月22日  | |
| 
 8  | 
 中国矿业大学  | 
 环函[2007]26号  | 
 2007年1月18日  | |
| 
 9  | 
 中南大学、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09]38号  | 
 2009年2月13日  | |
| 
 10  | 
 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  | 
 环函[2010]62号  | 
 2010年2月10日  | |
| 
  11   | 
  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环函[2010]203号  | 
  2010年7月13日  | |
| 
 12  | 
 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环函[2010]309号  | 
 2010年10月13日  | |
| 
 13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环函[2011]250号  | 
  2011年9月8日  | |
| 
 14  | 
 江苏南大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环函[2012]100号  | 
  2012年5月2日  | 
二、批准建设的工程技术中心:
| 
 序号  | 
 工程技术中心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1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08]42号  | 
 2008年4月28日  | |
| 
 2  | 
 重庆中天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环函[2009]277号  | 
 2009年11月16日  | |
| 
 3  | 
 中国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环函[2010]64号  | 
 2010年2月10日  | |
| 
 4  |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环函[2010]137号  | 
 2010年4月24日  | |
| 
 5  |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  | 
 环函[2010]196号  | 
 2010年7月2日  | |
| 
 6  | 
 清华大学  | 
 环函[2010]229号  | 
 2010年7月27日  | |
| 
 7  | 
 浙江大学  | 
 环函[2010]328号  | 
 2010年11月4日  | |
| 
 8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环函[2011]22号  | 
 2011年2月12日  | |
| 
 9  | 
 国环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环函[2011]23号  | 
 2011年2月12日  | |
| 
 10  |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环函[2011]27号  | 
 2011年2月16日  | |
| 
 11  | 
 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 
 环函[2011]41号  | 
 2011年3月2日  | |
| 
 12  | 
 东华大学  | 
 环函[2011]224号  | 
 2011年8月19日  | |
| 
 13  |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环函[2011]296号  | 
 2011年10月31日  | |
| 
 14  | 
 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环函[2011]324号  | 
 2011年11月28日  | |
| 
 15  | 
 江苏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环函[2012]96号  | 
 2012年4月26日  | |
| 
 16  | 
 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  | 
 环函[2012]119号  | 
 2012年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