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顾客导向”的标杆——魏忠贤

2011-12-07 10:029010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是明朝第15任皇帝,也是历史上最搞笑、也最令人费解的皇帝之一。朱由校的祖父明神宗不喜欢他父亲朱常洛,总是琢磨着废长立幼,让宠妃的儿子取而代之,不料长期遭遇群臣抵制而未成功。由于朱常洛长期得不到太子名分,又担心生命安危,以至于耽搁了儿子的教育问题。由后来酿成的恶果来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

    在1620年朱由校仓促登基时,虽然已经年满15岁,但几乎是一个“文盲”,“一字不识,不知国事”。可能他起初还有些治理天下、大展宏图的想法,奈何识字不多,又总被那些文官挑刺,挫伤了自尊心。大家都知道,明朝后期中国的文官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大家对个人文采和科举的名次极其重视。古代读书人又喜欢引经据典、大掉书袋,在文盲皇帝听起来如堕五里雾中,内阁大臣们的惊讶、轻视和不屑怎么能逃过皇帝的眼睛呢?皇帝也是人,而且是自尊心方面要求更高的人,他那脆弱的心灵能不受伤吗?

    其实文官集团在这里犯下了严重错误,自以为治理天下的权力天然属于他们这些社会精英,其实没有与皇帝之间的融洽关系,那是痴人说梦。当时他们如果能给小皇帝一些理解和宽容,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学习和成长,这样也许历史就要改写了,因为出色的木工手艺表明朱由校绝非一个笨人!

    自尊心受挫的皇帝在后宫默默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决意与那些面目可憎的士大夫保持距离,不再搭理那些烦心的国家大事,这样自小对他疼爱有加的奶娘和对他言听计从的太监们自然就成了他的依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喜欢上了木工活,在干活过程中可以尽情地宣泄和表现自己,并乐此不疲。

    朱由校的寝宫里堆满了各种木料,以及锛、凿、斧、锯、刨等木匠工具,做起木工活来,可以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他喜欢天天和一群木匠在一起,切磋技艺,并亲自动手刨削打磨。朱由校制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据史料记载,当时制作的床都十分笨重,耗料多,尤其是龙床,常常几十个人才能抬得起来,非常不方便。皇帝对如此笨重的床很不满意,就拿着图纸自己设计,又亲自动手加工。很快,一张式样新颖的龙床横空出世了,这张床精巧异常,床架上满是花纹雕饰,床板可以折叠,还可移动携带,许多老工匠见了都啧啧称奇。

    木匠皇帝还雕刻过许多小木头人,五官四肢皆备,男女老少皆有,又亲自给他们上漆,色彩纷呈,更加活灵活现。为了验证自己的手艺,皇帝还让太监拿着这些产品到市面上去卖,结果市人争相购买,价格扶摇直上。熹宗得知之后兴奋不已,更加倾情于木工活,每日在皇宫里干得热火朝天,兴致高时甚至甩掉龙袍、赤膊上阵。做了那么多精美的木器,朱师傅自己几乎不用,仅仅为了享受做木匠活的快乐。请大家细细思量一番,这究竟是一出喜剧还是一幕悲剧?

    据记载,熹宗在庭院中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建造了一座高约四尺的小宫殿,玲珑巧妙,见者无不赞赏。后又设计一个喷泉造型,喷出来的水有时倾泻如瀑布,有时散落似飞雪,最后还会聚为一股直流,笔直如玉柱,令人叹为观止。

    这段荒唐可笑的历史,拉开了跳梁小丑魏忠贤大展拳脚的大幕。魏忠贤也几乎是个文盲,但生性狡黠,非常善于投其所好、投机钻营,他先是攀上了大太监王安,接着搭上了熹宗的奶娘客氏,逐渐掌控了整个后宫。

    魏忠贤抓住熹宗寄情木工、无心朝政的机会,常常趁皇帝木工活干得最起劲的时候,就带着奏折前来请求批示。皇帝兴致正高,哪有时间关心这些,就让他酌情处理。于是乎魏忠贤大权在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拉拢士大夫中的崔呈秀之流,疯狂屠杀东林党人,完全掌握了内阁及六部,将大好江山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说句良心话,如果熹宗不是生于帝王家,一定会成为知名工匠,甚至可以比肩鲁班。但造化弄人,他身为皇帝,对国家大事却毫无兴趣,每日沉迷于自己的新奇设计,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当然那些士大夫也缺乏营销意识和技巧,不懂得体谅皇帝,与皇帝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最终将皇帝推向对手阵营,被迫喝下了自酿的苦酒。魏忠贤能够敏锐地迎合和利用皇帝的主要需求,找准皇帝的兴趣点为我所用,虽然坏事做尽,但高超的营销技巧还是值得借鉴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